7月19日中午,廣東藥科大學“傳紅藥行”青年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深入肇慶市懷集縣坳仔中學,為該校蒲公英夏令營中學生帶來一堂主題為“向陽而生 拒絕陰霾”的反欺凌心理健康實踐課。活動聚焦校園欺凌源頭預防與臨界干預,融合專業知識與法律常識,旨在提升鄉村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與求助能力,營造安全健康的校園成長環境。
多元體系:四維解析構筑認知防線
實踐團隊精心構建“認知 - 溯源 - 應對 - 承諾”課程體系。課堂伊始,隊員通過與學生互動問答,清晰界定“玩笑”與“霸凌”的本質區別,詳細剖析言語侮辱、社交孤立、身體沖突及網絡暴力等多元欺凌形式及其危害。“霸凌行為具有長期性、惡意性與力量失衡性,會對受害者造成深遠的心理創傷。”團隊成員解釋道。課程巧妙結合《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及《刑法》相關條款,闡明欺凌行為可能面臨的24小時校內處置、治安拘留乃至年滿12周歲需承擔的刑事責任等法律后果,強化學生法律底線意識。
技能賦能:“黃金圈” 策略提升求助實效
針對鄉村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不敢求助、不會求助”困境,團隊重點傳授“黃金求助圈”策略(班主任、心理老師、父母為核心圈層,全國青少年心理熱線 12355 為外延支持)及“有效求助三步法”:
說清事實:明確時間、地點、人物、具體行為;
表達感受:清晰陳述“我感到害怕/受傷,需要幫助”;
保留證據:妥善留存聊天記錄、傷痕照片等關鍵物證。
隊員們通過角色扮演,指導學生模擬真實求助場景,提升溝通技巧與應對信心。
儀式承諾:集體宣言凝聚守護力量
課程尾聲,全體學生莊嚴參與“向陽守護者”承諾儀式。在團隊帶領下,大家齊聲宣讀宣言:“我拒絕成為欺凌者!我拒絕沉默旁觀!我承諾傳遞善意!”鏗鏘誓言響徹教室。這份凝聚集體共識的承諾將在校園里傳播下去,持續發揮正向引導與行為約束作用。“宣誓讓我感到力量,知道不是一個人在面對。”八年級學生小林(化名)課后表示。
鄉土回響:專業服務助力鄉村心育
賦能治理守護成長,全方位助力反欺凌。大學生反欺凌法律志愿服務在行動,堅持“十一個堅持”指導,團隊隊員帶領學生齊讀青少年權利義務口訣“不欺凌 不沉默 留證據 會求助”,在孩子們心里埋下一顆反欺凌的種子。宣講結束后,團隊也持續給學生們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文書援助,糾紛調解協作和校園法治宣講等幫助,通過切身走進中小學開展互動式普法講座,與孩子們一起行動起來,聚焦欺凌源頭預防與臨界干預,全方位助力反欺凌,拒絕校園暴力。
圖片均由廣東藥科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