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聯合主辦的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和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簡稱“一節一推選”活動)中,南京師范大學學子作品脫穎而出,共榮獲國家級獎項28個,總獲獎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近年來,南京師范大學高度重視網絡思政工作,以“一節一推選”等高質量賽事為立足點,全力推進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提質增效。
為鼓勵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參與網絡文化作品創作生產,豐富優質網絡文化內容供給,擴大高校網絡文化影響力,學校組建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宣講團,推出專欄,請獲獎師生圍繞作品選題、創作經驗、團隊協作等方面進行深度分享。
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
微視頻賽道
一、屏中集萃·作品展示
作者介紹
汪思麒,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戲劇與影視專業2022級研究生。
圖1 汪思麟同學照片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提供
圖2 作品內容展示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提供
《十二個人,120萬步,南師青年拍攝光繪獻禮120周年校慶》,視頻選擇B站UP主節目形式,呈現網生代影像質感,內容聚焦光繪動畫這一新穎表現形式,彰顯當代南京師范大學青年陽光向上、活力自信的特質,表達對于母校百廿華誕的祝福。
獲獎情況
作品榮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微視頻類優秀入圍作品獎,同時投稿在嗶哩嗶哩南京師范大學官方號。
二、追光成影·創作歷程
光繪藝術起源于19世紀末的攝影實驗,是以光的移動軌跡為創作手段的攝影形式,通過長曝光記錄光源運動形成圖像,其核心在于利用發光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動態軌跡進行藝術表達。中國攝影師王思博也一直在通過光繪實現中國式表達,讓世界聽到中國聲音,他曾聯合團隊創造2021平方米的吉尼斯最大光繪圖案。這樣自由度極高的藝術形式給汪思麒帶來了豐富的靈感——我們是否也能實現這樣的藝術表達,為母校百廿華誕獻上一份新奇又絢爛的祝福?
圖4 中國青年報報告節選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提供
該視頻十分亮眼的一點,是以B站UP主節目講述的形式呈現。而UP主這個身份對于汪思麒來說也是一個挑戰。“一直以來我都是作為幕后工作者開展工作的,第一次走到臺前遠比熟悉的幕后的工作要有挑戰。”但光繪這樣一種形式有一定的專業度,如果不進行相關介紹可能會導致觀眾看不懂,也影響觀眾對于這樣一個長周期視頻項目的共情,因此他還是選擇突破自己來到臺前進行講述。在拍攝期間,團隊每天傍晚出發,一直工作到深夜,醒來之后再進行文稿的撰寫與調整。汪思麒也會參考一些成熟的影視類UP主的表現,使得自己盡量貼合這一角色形象。團隊中的沈禹丞同學也一直在協助進行文稿的修改與潤色。“最終我發現,講述自己的故事、有著自己的真情實感是將故事講好的必要條件,是這20多天與老師同學們一起奮斗共同促成的這幾分鐘的精彩。”
如何組隊
想要組建起這樣一個技術團隊,也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在項目之初,汪思麒先與老師們溝通了項目大致的體量,預估所需人員的數量,而后再與熟悉各個工種的同學進行聯系,協調好大家的時間。最終,團隊內的各位成員彼此間能夠相互熟悉,可以高效地進行溝通與配合,大家也都愿意為了這個項目而努力付出。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之前的合作基礎,這個更為專業、周期性更長的項目才能圓滿完成。
其次,該項目依托于學校的大力支持。對于定位等不太熟悉的專業技術,隊員一方面提前進行學習與咨詢,另一方面也積極聯系其他學院、專業的同學進行援助。“老師們也在過程中為我們保駕護航,幫我們找到了一些動畫與設計方面有專長的同學來進行繪制光繪圖案與動畫,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設備以及場地支持,讓我們得以專心于創作。”
如何創作
在選取視頻背景時,隊員們走遍了整個南京城,實地考察了十個景區與景點,最終選定了12個最有南京記憶的地點。從承載了無數校友記憶的隨園校區,到伴隨著新世紀誕生的仙林校區,從擁有五十多年歷史的南京長江大橋,到4A級景區玄武湖。南京城內的古今景色交相輝映,由光繪制而成的動畫流轉于各個景點,畫面中的“南師人”也跨越過120年的歷史長河,奔向未來。
圖5 位于隨園校門的點位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提供
圖6 調整機位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提供
在這28秒的動畫背后,是一整個團隊二十余天的辛苦付出。創作過程的挑戰一個接著一個,在人流量與車流量極大的戶外架設合適的機位就能花費數個小時,同時面臨著路人入鏡以及景觀燈光臨時關閉等不可控因素。當然,最大的挑戰還是夏季的高溫,在拍攝期間,盡管夜晚比白天要涼快不少,一晚上下來,每個人的衣服也還是要被汗水浸透好幾遍。
圖7 在學則路地鐵站旁開展拍攝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提供
圖8 在玄武湖旁踩點的團隊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提供
“我們又想,或許還能做一些更有創意的,比如把光繪搬到天上。”于是,團隊就引入了無人機,讓無人機在天空中以規定的路線飛行,如此就能在夜空中繪出穩定的光繪圖像。“最終,當我們看到無人機在敬文圖書館上空將光繪圖案一點點完成,看到光繪動畫一幀一幀逐漸動起來,我們興奮激動地歡呼。”這是不僅僅獻給母校的百廿之禮,也是屬于我們每個南京師范大學師生,象征著新時代青年生生不息、奮勇前行的無價之寶。
圖9 無人機光繪的效果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提供
三、幕后見真·創作經驗
經驗分享
主題要正
視頻主題要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展現青春活力的同時,講好關于新時代的新故事,運用青年人喜歡的方式講好青年人喜歡的故事。通過短視頻形式,傳達新時代新網民的正能量之聲。
形式要巧
要積極發掘藝術展現的新形式,例如手繪、定格動畫、航拍等等,將種種優秀且契合的形式融入自己的視頻中,實現開拓創新之舉。我們可以合理借鑒并學習網絡上的成熟作品,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獨特的理解,在創作中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能。
技術要硬
一個視頻的完成,從臺前到幕后有著巨大的工作量。在拍攝過程中,要保證畫面簡潔美觀,構圖規整自然;針對不同的情緒,也要使用不同的拍攝風格;在錄音方面,能靠前期就絕不靠后期;在視頻后期制作過程中,也要注意剪輯與包裝風格的統一,在字幕、配樂等種種細節中,實現主題的完整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