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獲獎者心語 | 王淑彤:聲音的溫度,青春的回響
南京師范大學
陳娜 彭義軒 陸潘宏2025-08-24
南京師范大學組建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宣講團,王淑彤同學作為代表分享創作經驗。
【編者按】
在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聯合主辦的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和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簡稱“一節一推選”活動)中,南京師范大學學子作品脫穎而出,共榮獲國家級獎項28個,總獲獎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近年來,南京師范大學高度重視網絡思政工作,以“一節一推選”等高質量賽事為立足點,全力推進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提質增效。
為鼓勵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參與網絡文化作品創作生產,豐富優質網絡文化內容供給,擴大高校網絡文化影響力,學校組建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宣講團,推出專欄,請獲獎師生圍繞作品選題、創作經驗、團隊協作等方面進行深度分享。
王淑彤,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2021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本科生
《永不消逝的電波》聚焦革命文化傳承,緊緊圍繞“弘揚正能量”這一核心,積極響應“用好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的號召。憑借團隊專業的播音演繹,生動地展現了革命先輩們為理想信念不惜犧牲一切的偉大精神。作品中飽含感染力的聲音,使聽眾仿若置身于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輩們堅定的意志和無私的奉獻。
經過多次音頻類比賽的鍛煉,作品榮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音頻組優秀推薦作品”。
“真正有力量的聲音,源于有信仰的文字。”回憶起最初立項之時,王淑彤和團隊便敏銳把握大賽鼓勵的價值方向,在理想信念、紅色文化、心理關懷等諸多選題中,最終錨定“革命文化傳承”這一立意。
他們深知,紅色文化不僅是一段段歷史的回聲,更是穿越時代的精神火炬。而在聲音的世界中,情感的溫度尤為重要。作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王淑彤將對“聲”的敏感轉化為對“情”的表達,賦予每一句臺詞穿透人心的力量。
“我們不是在講故事,我們是在傳火種。”這是他們對創作本質的理解。
“一個人的聲音可以動聽,一群人的合奏才能震撼。”自組隊之初,他們就篤信:優秀的作品,不僅源于個人的一己之力,更源自團隊彼的合作與配合。王淑彤的團隊成員雖同屬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但每個人在專業學習中都有所側重:有的人長于構思、筆下有光;有的人擅于演繹、聲中有情;也有人技術扎實,能夠保證聲音背后的結構與質感。各有所長的分工配合與默契協作,使團隊的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打破了創作“同質化”的桎梏。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支隊伍的默契,源于對共同目標的熱愛,也源于對彼此能力的尊重。團隊成員各施所長,用統一的專業語言,表達不一樣的風格,還憑借協作的力量,讓構想精準落地為現實呈現。在他們的作品里,既有內容的深度,又有聲音的溫情,更有集體創作背后那道沉靜而堅定的光芒。
“好作品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王淑彤將整個創作過程劃分為“計劃—實施—修改”三大階段,并在每一步都追求極致。
創作初期,她多次與團隊碰頭討論,明確主題、細化職責,合理統籌各項任務的時間分配。在清晰的規劃安排下,后續的錄制按部就班地進行。而為了保證更好的呈現效果,他們在錄制中不滿足于“聽得清”,更追求“聽得動情”。哪怕是一個輕微的吞音、一個語調的遲滯,也會反復試錄,力求語言自然、聲線飽滿、節奏適中,為聽眾傳遞那段歷史中的紅色力量。
在后期修改階段,團隊更是堅持精益求精,從組內互評到導師審稿,反復的打磨不僅使得團隊成員對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讓最后的作品有了質的飛躍。
王淑彤:“聲波流淌間,藏著比文字更細膩的情感褶皺,是一場對青春生命力的深度聆聽與捕捉。這次創作的過程中,一方面得到了自己能力的提升:考驗了耐心、時間管理能力,同時提高了團隊協調能力;另一方面,在完成創作中接觸到了非常多優秀的前輩們,從這些前輩們身上學到謙虛的姿態、良好的專業素養、嚴謹務實的精神。”
扎根專業:讓聲音成為情感傳遞的橋梁
作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專業能力是創作的根基。錄制時,要充分運用發聲技巧調整語調語速,讓文字內容通過聲音更具感染力;后期制作則要注重音效搭配與節奏把控,讓聽眾在聽覺體驗中感受文化內涵。
嚴謹務實:以匠心打磨每一份作品
要始終堅持“創新與務實并重”的原則。從主題構思到素材篩選反復推敲:主題需貼合時代脈搏,用青年視角解讀正能量議題;內容要確保真實準確,講述校園故事時還原細節場景。創作時也要注重文本打磨與錄制規范,多練習修正語氣、停頓等細節,讓作品既具思想性又有傳播力。
協作共進:在團隊中凝聚創作合力
團隊合作是實踐創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為團隊組長需要具備更強的責任心,提前協調場地、時間等資源,確保每個成員都清晰自身職責;遇到難題時,主動分享想法激發團隊靈感。只有團隊成員緊密協作,才能形成強大的創作合力。
“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校園的聲場里,每一段青春絮語都值得被珍藏,每一次思想交鋒都渴望被傳遞。以麥克風為舟,以聲波為楫,在網絡文化的浪潮中載渡青春理想,讓向上向善的聲音穿越屏幕壁壘,讓真摯熱烈的情感抵達心靈彼岸,這便是校園音頻創作最動人的價值所在。
[通訊員:陳娜]
[指導教師:楊蕙寧]
[責任編輯:南師學工]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content}
管理員
回復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adminReply}
[{data.modifyTime}]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回復
{data.commentUser}:
{data.content}
南京師范大學組建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宣講團,王淑彤同學作為代表分享創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