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情緒”這只小麻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體驗各種各樣的情緒。有些情緒讓我們信心滿滿、充滿動力。有些情緒讓我們喪失信心、意志消沉、失去控制,甚至容易與家人和朋友產生矛盾和沖動,破壞我們的人際關系,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負面影響;而且這種不良情緒還具有傳染性,會惡性循環產生一系列消極的連鎖反應。
為了幫助大家深入了解和學習情緒管理相關的知識,有效避免不良情緒造成的消極影響,我們將分期介紹情緒管理相關的心理知識。本期將主介紹關于情緒的基礎知識。
情緒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是最基本的感情現象。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會有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情緒體驗。例如,取得理想的成績會激動、談戀愛會開心、考試失利會難過、與人發生沖動會生氣等。
一般情緒產生時,我們的生理和心理會有三個方面的變化,分別是主觀體驗、生理喚醒和外部表現。
主觀體驗是指我們每個人體驗到的情緒都帶有獨特的主觀色彩。對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體驗到不同的情緒。例如,同樣看到一束花,有些人會體驗到“花兒對我笑”的開心愉悅;有些人會體驗到“感時花濺淚”的傷感難過。
生理喚醒是指在作出情緒反應時,我們身體的不同系統均會產生變化,主要涉及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植物神經系統等。與情緒穩定平靜時相比,緊張焦慮的時候,我們的體溫會升高、血液流速會加快、食欲會下降、也會出現尿頻尿急的情況。人在平靜時每分鐘一般呼吸20次,憤怒時每分鐘呼吸40-50次,恐懼時可能會出現呼吸臨時中斷。
外部表現是指在不同情緒狀態時會有不同的外在表現,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語音語調和身體姿勢。例如,笑時會嘴角上翹,驚奇時眼睛和嘴巴會張大,悲哀時雙眉和嘴角會下垂,高興時會手舞足蹈,失落時會垂頭喪氣。
二、情緒有哪些類型?
快樂、憤怒、恐懼和悲哀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緒。它們與我們的基本需要相關聯,常常具有較高的緊張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的其他復雜情緒大多由這四類基本情緒復合而成。
快樂是達到所盼望的目標后,緊張解除時個體產生的心理上的愉悅和舒適。快樂的程度取決于需要的強烈程度和滿足程度。一個目標越難達到,達到后快樂的體驗就越強烈。
憤怒指愿望得不到滿足,實現愿望的行為一再受到阻撓引起的緊張積累而產生的情緒體驗。
恐懼是個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境時產生的情緒體驗。這種體驗是由缺乏處理可怕情緒的能力所引起的。恐懼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一個人的恐懼往往會引起周圍其他人的恐懼與不安。
悲哀是個人失去某種自己重視和追求的事物時產生的情緒體驗。例如,失敗、受挫、分手時會產生悲哀情緒。悲哀的強度取決于失去事物對個體心理價值的大小;心理價值越大,引起的悲哀越強烈。
一般來講,人的心理活動都帶有情緒色彩,而且以不同的強度、速度、緊張度和持久性表現出來。情緒狀態是指在某種事件或情境影響下,人在一定時間里表現出的一定的情緒。心境、激情和應激是三種最典型的情緒狀態。
心境是一種深入的、比較微弱而持久的、影響人的整個精神活動的情緒狀態。心境具有彌漫性,不是關于某一事物的特定體驗,而是以同樣的態度體驗對待一切事務。
“憂者見之則憂,喜者見之則喜”講的就是不同心境的人對同一事物的不同體驗。心境的持續時間可能是幾小時、幾周、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差別很大。例如,當我們考上理想的大學后,開心愉快的心境狀態可能會持續一整個學期。或者在剛談戀愛后的兩三個月內,我們都可能會處于一種幸福的心境狀態。
激情是一種強烈、短暫、爆發性的情緒狀態。激情往往由與個人關系重大的事件所引起。例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類似“范進中舉”那種狀態)或慘遭失敗后的絕望等都是激情狀態。此外,對立意向的沖突或過分抑制,也會引起激情。如對某種痛苦長期忍耐、過度壓抑,一旦爆發就是強烈的激情狀態,容易失控。
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緊張與危急狀況下出現的情緒狀態,是個體對意外刺激作出的適應性反應。產生應激狀態的原因可能是已有的知識經驗與當前事件的要求不一致,沒有現成辦法可以參考,或已有經驗不足以應對當前的緊急狀況而使人產生無能為力的無助感和緊張感等。
適度應激引起的身心緊張能使我們保持高度警覺,有助于適應外加環境的急劇變化,維護機體功能的完整性;應激過度則會使我們高度緊張、思維遲緩、行動刻板、影響正常處理事件的能力;甚至會降低抵抗力,導致身體疾病。
無論是以上哪種情緒狀態,只要影響到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并且通過我們的個人努力無法有效調整和緩解時,希望我們都能夠有意識并且主動地尋求學校心理中心老師的專業支持和幫助。
主動需求幫助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