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學商學院“新思啟智潤鄉土 商智賦能繪新景”社會實踐團:這個夏天,我們用腳步寫下青春答案
七月的風是熱的,吹過稻田時帶著稻穗的清香,掠過油茶鍋時裹著姜蒜的辛辣,拂過古鎮青石板時又藏著藍靛的微苦——這個夏天,我們桂林理工大學商學院的“新思啟智潤鄉土商智賦能繪新景”社會實踐團,就追著這陣風,在桂林的鄉野間踏出了一串青春的腳印。
稻田里的“科技課”與油茶坊的“傳承課”
在灌陽神農稻博園的田埂上,我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看著超級稻的葉片在風中舒展。陽光下,每顆稻粒都閃著光,駐村老師說,這就是袁隆平院士“禾下乘涼夢”的樣子。那一刻突然懂了,“為國守糧倉”從來不是一句口號,是農民彎腰插秧的弧度,是科研人員蹲在田里記錄數據的身影,更是我們新一代青年的的使命與擔當。我們這些握著書本的手,此刻更明白:把商科的思維融入田間地頭,讓產業鏈條延伸得更長、讓優質糧食的價值更好地體現,才是對“為國守糧倉”這份責任最生動的回應。
圖為實踐團成員游覽灌陽神農稻博園的照片
順溪村的油茶坊里,我們好似看到石磨在慢悠悠地轉著、聽到茶杵在鐵鍋里敲出“咚咚”的聲響以及領悟到師傅教我們“一炒二碾三沖”的制作手法。一幕幕場景都在王書記的幻想版圖中,慢慢開始有了起色。但第一書記王兆杰的話也讓我們清醒:“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庇谑?/span>,我們在會議室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思考,從“蹭飯書記”的流量思路到“扁擔女孩”的帶貨設想,原來課本里的“供應鏈管理”“品牌營銷”,在這方小屋里突然有了溫度。
圖為實踐團成員聆聽王書記油茶坊藍圖設想的照片
藍靛布上的“創新題”與漓江邊的“生態題”
大圩古鎮的扎染坊藏在巷子里,藍靛的味道像一場穿越千年的雨。我們親手拿起針線,在素凈的白布上小心翼翼地穿引、打結,一點點扎我們想要的模樣。扎染坊的師傅說:“老手藝不能只躺在博物館里。”隨后,我們也有了新的想法與行動。后續我們可以把扎染做成校園文創的帆布袋,印上“桂林山水”的圖案擺進景區——讓“非遺+商科”的化學反應,能讓老手藝長出新翅膀。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扎染坊的照片
漓江邊撿垃圾時,汗水混著江水往下淌??粗芰洗粯渲醋〉睦仟N,突然懂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是詩。我們和船工大叔聊“如何減少游客亂扔垃圾”,跟民宿老板談“垃圾分類積分制”,原來“生態保護”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是每個彎腰撿起垃圾的動作,是我們這些年輕人該琢磨的“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
圖為實踐團成員漓江邊清掃垃圾的照片
紅歌里的“信仰課”與直播間的“實踐課”
在新圩阻擊戰史實陳列館,紅軍軍旗在廣場上飄得獵獵作響。聽說,紅五師兩個團面對敵軍七個團的瘋狂進攻,強守陣地三晝夜,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粗鴫ι蠎鹗總兊恼掌?,很多人年紀和我們差不多,突然鼻子發酸——原來“英雄”離我們這么近,近到能在他們的眼神里,看到我們該有的樣子。他們的眼神里,有對家國的赤誠,有對未來的篤定,更有我們這代人應當承接的勇氣與擔當。風再次拂過廣場,軍旗依舊飄揚,像在訴說:英雄從未遠去,他們就在我們追尋的目光里。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阻擊戰陳列館的照片
熊村的老人們拉著我們唱《我的祖國》,二胡聲有點走調,可老人們合唱的聲音卻格外齊整,眼角的皺紋里盛著細碎的光,比任何舞臺聚光燈都要灼亮。唱完歌,我們給村民們講“陌生電話別輕信”,望著他們認真的模樣突然懂了:傳承紅色基因,不只是在紅歌里回望崢嶸,更是在當下護好他們的晚年安穩。這份踏實,或許才是對長眠青山的先烈們,最實在的告慰。
圖為實踐團成員走訪熊村的照片
當然,最緊張的還是雪梨直播間。對著鏡頭介紹“灌陽雪梨甜過初戀”時,團隊成員的手心里全是汗??僧斂吹綇椖焕?/span>“下單”的消息刷屏,看到果農大叔咧開的笑,突然覺得,我們學的直播話術、流量運營,終于有了“用武之地”。3.6萬點贊不是數字,是鄉村特產走出大山的腳步聲。
圖為實踐團成員直播助農灌陽雪梨后的合影
我們教孩子防詐騙、講傳染病知識,也跟著老農學炒油茶、學捆扎染布;我們在直播間為雪梨吆喝,也在漓江邊撿起游客丟下的垃圾。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串起了我們對 “鄉村振興” 最鮮活的理解:它不是宏大的口號,而是每一次彎腰勞作的踏實,每一次為村民支招的真誠,每一次守護文化與生態的堅持。
這個夏天快結束了,我們的鞋子沾過泥土,手上留著藍靛的印子,心里裝著太多故事。原來鄉村振興不是新聞里的詞,是稻田里的每一株稻,是油茶里的每一滴湯,是扎染布上的每一道紋,是紅歌里的每一個音符。而我們,這群還帶著學生氣的年輕人,終于在這片土地上讀懂:青春的意義,從來不是坐在教室里空想,而是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讓成長的每一步,都踩在泥土最深處。
(撰稿:桂林理工大學商學院“新思啟智潤鄉土,商智賦能繪新景”社會實踐團 梁建麗、付乾、余佳佳、朱玉萍、梁曼佳、黎灝玥、李維豪、楊丁銘、趙前程、侯禹民、何昕穎、陳瑤、何思彤、楊艷秀、肖雯鐘
圖片:余佳佳、朱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