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5日,梧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學院“八桂苗韻”實踐團赴融水苗族自治縣紅水鄉開展三下鄉活動,以“感悟民族文化、增進情感交融、筑牢團結根基”為宗旨,通過義診服務、文化體驗、基層走訪、產業研學等多元實踐,架起民族連心橋,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青春實踐中綻放。
(良雙村義診現場,趙連秋供圖)
(健康宣教現場,趙連秋供圖)
7月10日,實踐團在紅水鄉良雙村聯合當地醫療團隊開展義診服務,送健康、宣教科普、血壓測量、血糖檢測等服務有序推進。部分隊員引導村民排隊等候,本地隊員則細致解讀檢測結果,用通俗語言講解血壓和血糖指標含義。同時,針對高血壓村民強調低鹽飲食與規律用藥,為糖尿病村民演示血糖監測,通過手冊圖文科普護理要點,讓健康知識深入人心。
7月11日上午,實踐團在紅水鄉來到老黨員家中走訪慰問,為他們送去生活用品,圍坐在一起傾聽老黨員講述入黨經歷和鄉村發展故事。老黨員們回憶起過去的奮斗歲月,暢談鄉村變遷,叮囑青年學子要珍惜當下、勇擔使命。實踐團成員認真記錄感悟,表示將以老黨員為榜樣,傳承紅色基因,用實際行動服務社會。
(走訪慰問,農紫晶供圖)
(團隊與養老院老人合影,農紫晶供圖)
緊接著,實踐團在紅水鄉走進當地養老院,為老人們送去水果和生活用品。隊員們圍坐在老人身邊親切交談,細致詢問他們的飲食偏好、作息習慣及身體狀況,認真記錄下需要重點關注的健康問題。大家還參觀了養老院的活動室和宿舍,主動幫老人整理衣物、擦拭門窗,陪著行動不便的老人在院內散步。每一份貼心關懷,都讓老人們真切感受到青年一代的溫暖與尊重。
(學習制作傳統食物玉米粑粑,李石蓮供圖)
(成品展示,李石蓮供圖)
隨后,實踐團成員在村民們的指導下動手學做苗族傳統玉米粑粑。大家圍在灶臺旁,新收玉米用石磨磨粉過篩,加溫水和少許甜酒曲揉成面團,分成小劑壓成圓餅,鋪在芭蕉葉上發酵。發酵等待時,村民講述著粑粑背后的節慶習俗,蒸煮時的香氣彌漫開來。當熱氣騰騰的粑粑出鍋,咬下一口清甜軟糯,成員們在協作中體會著傳統美食的文化溫度。
(黃奈村采茶助農,李石蓮供圖)
7月11日下午,實踐團在紅水鄉黃奈村開展采茶學習與助農服務活動。隊員們與茶農學習采摘茶葉,采茶后幫助茶農給茶樹澆水,體會耕耘的辛苦。緊接著,學習做特色油茶,親自體驗了從篩茶、磨料、熬煮全過程。這場活動讓隊員們在揮灑的汗水與縈繞的茶香中,真切觸摸到茶文化的深厚根脈,體會到農人的執著堅守。
(高文村宣教現場,李石蓮供圖)
(高文村宣教現場,趙連秋供圖)
(宣教結束后村中孩子不舍,李石蓮供圖)
7月12日,實踐團在紅水鄉高文村開展民族團結主題宣教活動。面向孩子們,隊員們通過趣味問答講述生動故事,借助互動游戲凝聚向心力,讓孩子們在歡樂中理解團結是愛國底色。同時,隊員用當地方言與老人親切交流,聆聽并結合他們親歷的變遷故事,講解團結對家鄉發展的意義,讓各族村民在互動中深化認同。
(參觀現場,謝采殷供圖)
(參觀苗族傳統服飾,謝采殷供圖)
7月14日,實踐團在融水苗族自治縣參觀了苗族文化傳習館。館內陳列著豐富的苗族文物、傳統服飾、銀飾工藝品以及各種生活用具,生動地展現了苗族的歷史淵源、民俗風情和精湛技藝。實踐團成員們通過參觀展品,深入了解苗族文化的內涵與傳承,進一步增強了傳承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團隊合影,李石蓮供圖)
此次實踐,不僅是青年學子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生動實踐,更以實際行動促進民族交融,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青春奉獻中扎根生長。未來,梧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師生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為鄉村振興和民族文化傳承貢獻更多力量,讓民族團結之花在八桂大地常開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