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秋,雄安新區比賽場內,第九屆中國大學生人力資源創新實踐大賽總決賽正在緊張進行。電子計分器上跳動的鮮紅數字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當主持人宣布“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團隊榮獲特等獎”時,臺下七位身著正裝的年輕人激動地相擁在一起———這支來自西北的隊伍,終于實現了從區域練兵到全國問鼎的夢想。
他們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實訓系統中上百次的反復操作、持續到凌晨的全英文模擬演練,以及數十易其稿的案例分析報告。
團隊領獎圖 圖源:蘭州大學
1 戰術整合:七賽道協同攻堅
“區域賽時我們就像七支獨立作戰的小分隊。”隊長李蘊儀回憶道。比賽涵蓋實務設計、職場實戰等七個賽道,既要求專業深耕又需要團隊協作。無領導小組討論考驗“隱形領導力”,案例分析要在5分鐘內完成問題診斷,勞動爭議處理需要兼具法律思維與HR視角,數字HR則考察云平臺實操能力。
管理學院訓練的教室見證了七位同學緊張訓練的日日夜夜。談到為比賽做的準備,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專業知識的訓練。這支隊伍于大三上學期組建完成,彼時他們剛剛結束專業課的考試,而在課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便成為了他們訓練的扎實功底。
在訓練剛開始時,團隊成員就發現比賽對理論知識的要求很高。“無論是無領導小組討論還是案例分析,七個賽道的共同點就是需要我們運用本專業的知識框架進行分析,我們上課所學的理論模型和知識框架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團隊協作亦有秘訣。七人雖分屬不同賽道,卻默契配合。他們既演繹著無領導小組討論里攪混水的“刺頭”,又擔任不聽發言只顧反駁別人的“愣頭青”角色,同樣還扮演著實務處理情景模擬中的“討薪員工”。如果說在最開始面對熟人前來“鬧事討薪”時,劉蘇童還偶爾會忍俊不禁,但在訓練逐漸深入后,她就逐漸投入到了角色中,以專業的態度來面對一場場的訓練。“況且笑場這種情況肯定是在熟人面前更容易出現,連熟人都能克服了,到了賽場我們肯定會更加應對自如。”劉蘇童打趣道。
團隊領獎圖 圖源:蘭州大學
2 初賽后的低谷:挫折與重生
2024年9月,七位同學整裝待發,奔赴西北賽的賽場,但現實卻如同一盆冷水潑在了他們身上。他們帶著裝滿理論模型的行李箱出發,帶回的卻是評委的犀利批評。案例分析組的分析“停留在數據描述層面”、勞動爭議應對“缺乏現實可行性”……雖然西北賽區的成績并不差,但這些評語無疑為他們敲響了警鐘。
“在真正參賽之前,我們確實沒想到在實戰中會暴露出這么多問題,所以在賽后,我們每個人都寫了復盤分析。”李蘊儀分享道,“這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挑戰。”
數字HR賽道全國賽與西北賽的數據分析系統并不一致,這就意味著團隊要在兩個月的備賽時間中重新熟悉全國賽的“金蝶云分析平臺”。“那段時間我幾乎睡覺都想著比賽。”韓志花說道。好在有了西北賽區的經驗,對于從頭熟悉一個新系統這一操作,她并不算完全陌生。面對系統中浩如煙海的數據,韓志花邊學邊做,和老師反復溝通,一份逐漸成熟的匯報便在賽前成功誕生了。
區域賽“過于理論化”的慘痛教訓,讓勞動爭議組和職場實戰組也開始研究企業HR總監的實戰手冊。黃馨怡至今都記得西北賽評委在點評時的評語:“各位參賽選手請勿動輒提及股權結構、組織架構以及薪酬等方面的問題。想要在公司內部對上述內容進行調整,存在許多困難,人力資源部門在此方面也并不具備相應的決策權力。”賽后,團隊痛定思痛,嘗試由“上帝的第三視角”轉變為“面對面的第二視角”,設身處地地思考一個優秀的HR應該如何處理問題。與此同時,他們也開始在表達和語言上下功夫,調整形體,管理表情,兩位初出茅廬的學生,在晝夜不休的訓練中,最終成長為毫不怯場的“專業HR”。
英語HR賽道面臨重大賽制調整。原西北賽區未設置該賽道,團隊僅能參考往屆經驗進行準備。然而,全國賽規則出現根本性變化:答題形式由預先準備改為現場即興,準備時長從數天縮短至五分鐘,題目語言由中文變為全英文。這一調整提升了比賽難度,對選手的臨場反應能力、專業英語水平及知識廣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指導老師鄭剛在得知這一消息后,連夜為團隊重新制定了訓練計劃。增加英語專業術語詞匯量,與案例分析的隊友一同準備,訓練短時間內的信息提取和概括總結能力,嚴格把控時間防止超時或過短……黃馨怡原本慌張的心情,也在這有條不紊的安排中逐漸安定下來。“我相信你,你也一定要相信自己,我一定會把你培養出來。”指導老師鼓勵道。而這句話,也成了隊員們每個不眠夜晚的定心丸。
決賽次日的頒獎典禮前,七人團隊在走廊盡頭的窗前站成一排。數字HR組的云平臺顯示著他們修改的上百次操作記錄,勞動爭議組的模擬談判復盤寫滿了一打A4紙,英語賽道的術語手冊被翻得卷邊———這些具象的奮斗刻度,最終凝結成頒獎臺上璀璨的特等獎獎杯。
當聚光燈打在“蘭州大學”四個字上時,他們忽然懂得:所謂奇跡,不過是把每個賽道的專業壁壘鑄成協同創新的齒輪,讓理想主義的學術光芒照進現實管理的深處。
比賽現場 圖源:蘭州大學
榮譽證書 圖源:蘭州大學
3 決賽現場:挑戰與突破
決賽的清晨,北方冬日的寒風輕拂,每一口呼吸都帶著些許白霧。賽場的氣氛既緊張又激動,選手們臉上掛著決心與期待。他們身著正裝,胸口的徽章在清晨的陽光下閃閃發光。整個團隊在出發前短暫地聚集在酒店的會議室,鄭剛老師再次鼓勵大家:“無論結果如何,全力以赴就是最好的表現。”
指導老師代表發言 圖源:蘭州大學
當劉蘇童到達參賽位置時,迎接他的是一位扮演“刺頭員工”的對手,對方的言辭犀利且帶有挑釁性。劉蘇童深吸一口氣,耐心傾聽對方的訴求,以冷靜的邏輯和真誠的態度逐步化解對方的憤怒。評委們在一旁點頭稱贊。“冷靜與邏輯是我的武器。”賽后他輕松地笑著回憶道,“盡管心里也有恐懼,但一旦進入狀態,就全力以赴了。”
與此同時,無領導小組討論賽道的李蘊儀也迎來了屬于她的時刻。她與其他參賽者被隨機分組,面對一份全新的商業案例展開討論。“你具備一名卓越HR的潛質。”一位評委在賽后評價道。
此外,實務設計賽道的李悅同學憑借出色表現斬獲該賽道特等獎。根據賽事規則,總決賽前一個月,組委會發布三套關聯特定技術的企業背景資料及數據,李悅需依據地區賽抽取的賽題方向選擇對應資料并設計實施方案。李悅在地區賽階段抽中員工賦能方案賽道,據此完成總決賽賽題設計。比賽評分由方案報告、現場展示問答和選手簡歷三部分構成,分值占比分別為40%、55%與5%。總決賽現場,李悅首先進行五分鐘限時PPT方案展示,隨后接受評委結合報告內容與展示效果的提問。
“他們三位的成績都非常優秀,所以我們第二天的三場即興賽更覺得不能拖后腿。”一位隊員回憶道。同伴的好成績既是驕傲,也是激勵。
參賽選手代表宣誓 圖源:蘭州大學
傍晚時分,整個團隊再次聚集在總賽場,屏息等待成績的公布。當大屏幕上顯示出他們團隊總分名列前茅時,大家都情不自禁歡呼起來。這一刻,所有的辛勤努力和緊張等待都得到了最好的回報。
比賽結束后,隊員們迅速踏上歸程的航班。而回到學校的第一件事,是舉行一場輕松的團隊聚會,用最熱烈的笑聲和溫暖的擁抱慶祝這場勝利。
賽后,隊員們圍坐在會議室里,回顧整個比賽歷程。“這次比賽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人力資源管理的實際應用。”每個人都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收獲———無論是面對挑戰的自信,還是團隊協作的默契。
團隊大合照 圖源:蘭州大學
整個比賽過程不僅是對選手能力的磨煉,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從案例分析到勞動爭議處理,從團隊協作到個人表現,每一個環節都讓他們更加堅定自己的職業選擇。“青春的光芒不是炫耀,而是用行動點亮的,”隋煜感慨地說,“每一次挑戰與成長,都會成為未來回憶中最閃耀的一部分。這場比賽的勝利是終點,也是新的起點。隊員們用汗水與智慧書寫了一段屬于青春的傳奇,也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夢想在這里綻放,青春因奮斗而精彩。
《蘭州大學報》相關內容 圖源:蘭州大學
內容來源|蘭州大學報第1138期
文字丨許天琦 白婉月
圖片丨受訪者提供
編輯|門書嫻
校對|呂佳靈
責編|李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