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介紹微生物學的進展與前沿及所必需的基礎知識。本課程既可作為雙一流高校非生物專業本科生的專業類通識教育課程/文化素質課程,也可以作為其它高校生物類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程。 對在校生而言,本課可以培養學生采用不同視角與思維觀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和認識科學特別是生命科學的嚴謹性,增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強化對生命倫理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及科學精神。 對一般社會學習者而言,本課程則可以給你帶來知識的享受,了解自然與生命,學會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健康生活,認識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本課程是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上海市精品課程、上海市重點課程、上海交通大學校級一流課程。
—— 課程團隊
開課時間:2024年02月26日 ~ 2024年05月31日
開課次數:第11次開課
授課教師:陳峰,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致遠榮譽計劃生命科學方向項目主任。主講課程有專業基礎課、上海市精品課程《微生物學》(雙語);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上海市精品課程《微生物的世界》;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生命科學導論》。先后獲得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3年國家級精品課程、2009年國家級教學團隊、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16年寶鋼優秀教師獎、2017年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等榮譽。
課程概述:《微生物的世界》由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陳峰教授負責并主講,因本課程的知識構架相對靈活,即可以作為生物類專業選修課,也可以作為自然科學類的通識教育課程。本課程首次開設于2012年秋季學期,2015年獲得上海市重點課程建設項目,2016年成為上海市精品課程,2020年獲得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包括本課程在內的《上海交大生命科學公共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獲得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微生物學是生命科學領域中一個十分活躍的分支科學,本課程向學習者介紹微生物領域中的一些經典案例及最新進展,并將經典、基礎的觀點、理論、概念以及日新月異的微生物學新觀點融入教學當中。通過課程的學習,使課程學習者對微生物世界具有一個良好的、較為全面的理解,并理解生命的本質,了解自然界的和諧發展涵義,開拓學生知識視野、增強創新思維,達到能力建設與人格養成的目標。
課時:1.1微生物是什么: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體形微小、結構簡單、肉眼直接看不見,必須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的生物。微生物無處不在。人體體表及體內存在大量微生物。
圖源中國大學慕課MOOC
1.2微生物也會帶來災難:破傷風的癥狀:典型癥狀:肌緊張性收縮(肌強直、發硬)的基礎上,陣發性強烈痙攣。通常最先受影響的肌群是咀嚼肌,隨后順序為面部表情肌、頸、背、腹、四肢肌,最后為膈肌。肉毒桿菌毒素:肉毒桿菌細胞內產生無毒的前體毒素在肉毒桿菌死亡自溶后前體毒素游離出來經腸道中的胰蛋白酶或細菌產生的蛋白酶激活后具有毒性。
圖源中國大學慕課MOOC
1.3微生物的發展歷史:巴斯德否定自然發生說,科赫與病原菌學說及科赫法則。微生物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對于區域和全球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人體表面和內部的微生物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和代謝組,人類開始認識到微生物在維持人體健康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圖源中國大學慕課MOOC
課堂檢測:1.大腸桿菌的直徑大約是:
A.0.5-1微納米
B.0.5-1微米
C.0.5-1納米
D.0.5-1毫米
答案:B
2. 淋病是由以下哪種微生物引起的?
A.淋病冠狀病毒
B.淋病螺旋體
C.淋病奈瑟氏球菌
D.淋病克雷伯氏菌
答案:C
課程感悟:課程通俗易懂,老師和助教及時和學院溝通,非常棒的一門課!很喜歡老師講的這些知識,感覺到這些小個體的強大,就感覺他們都這樣努力生活,我就更應該努力生活了。老師講課通俗易懂,趣味性超強,我接受到的不是枯燥的知識,而是一個放大版的微生物的世界,感謝陳老師帶我走進這個世界,體會到微生物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