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藏高原綿延千年的青稞田里,一群“00后”大學生正用科技解鎖這種古老作物的健康密碼。四川農業大學“稞學家”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通過系統性發芽工藝研究,成功實現青稞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顯著提升,并基于此研發出首款高GABA青稞餅干,為青藏地區青稞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添力。
藏地黃金的科技煥新青稞作為青藏高原特有的“三高兩低”(高蛋白、高膳食纖維、高維生素、低脂肪、低糖)谷物,其健康價值日益受到關注。團隊指導老師侯凱教授指出:“青稞本身富含β-葡聚糖、酚類化合物等多種活性成分,而GABA作為人體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具有降血壓、改善腦功能等功效。我們嘗試通過科技手段將二者價值融合。”
高原青稞的GABA含量本就高于普通谷物,平均達19 mg/100g。但天然含量仍難以滿足功能性食品需求——國際標準建議每日補充28-100mg才能有效緩解壓力。發芽被證實是提升GABA的關鍵路徑:在酶促反應下,青稞發芽后GABA含量可提升1.95-4.51倍。
圖為實驗過程。仁青翁姆 供圖
72小時精密實驗破解工藝瓶頸
自7月7日起,團隊購置專業發芽裝置,設置24小時、48小時、72小時三個時間梯度,每組進行三重平行實驗以排除誤差。“不同批次青稞的GABA波動曾困擾我們”團隊負責人仁青翁姆介紹道。為此他們創新實驗流程,每次取樣后立即進行烘干、磨粉和冷藏處理,防止GABA活性損失。最終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精準測定含量——該方法被公認為食品檢測的“金標準”,具有高精度、高靈敏度的技術優勢。實驗結果印證:發芽青稞粉的GABA含量顯著高于普通青稞,這與江南大學等團隊的研究結論一致,但團隊同時發現,過長發芽期會導致青稞粉產生不良風味和口感。
圖為成員在研究設備的使用。仁青翁姆 供圖
從實驗室走向餐桌的健康實踐
基于GABA含量數據和風味測評,團隊最終選定24小時為最佳發芽時長,在保留麥香的同時實現GABA富集與口感平衡。目前研發的“高GABA青稞餅干”已完成配方設計,試吃反饋顯示其兼具酥脆口感和獨特風味。
這款餅干打破了普通青稞食品的功能邊界,與普通青稞食品相比,在成分、功能和工藝上都有顯著差異:成分上,普通青稞餅干以青稞粉、油脂等為主,僅提供膳食纖維等基礎營養,而該產品通過特殊發芽富集工藝,使GABA含量顯著高于普通青稞粉及市面上同類產品,且全程無人工添加,活性更穩定;功能上,普通餅干主打“代餐飽腹”,該產品則精準定位“舒壓助眠”,能讓人們在享用零食時同步改善情緒狀態;工藝上,它突破傳統烘焙局限,通過精準控制溫度濕度的發芽工藝激活青稞自身酶活性,自然富集GABA,既保留營養活性,又確保成分天然。
圖為餅干制作過程。仁青翁姆 供圖
從學生到上班族,從失眠者到情緒敏感人群,這款餅干既是健康零食,更是隨時可及的“情緒調節器”,重新定義了青稞食品的功能價值。“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產業升級的支點。”團隊成員仁青翁姆強調。青稞作為青藏地區53.2%耕地的主要作物,百余家青稞加工企業正亟待提升附加值。團隊成果有望延伸青稞產業鏈——此前青藏地區已開發青稞餅干、醋、啤酒等80余種產品,但高附加值功能性食品仍屬空白。
用青春智慧書寫鄉村振興答卷
在青藏地區,青稞貢獻了家庭經營性收入的30%-40%,但產業仍面臨加工技術落后、標準化程度低的挑戰。團隊將科技創新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通過提升青稞附加值助力青藏地區農戶增收。實踐團隊表示他們的工作正與鄉村振興、健康中國同頻共振。隨著青稞加工向健康化、功能化發展,這項凝聚青春智慧的科研成果,或將為青藏高原的千年青稞田注入嶄新的科技基因。(通訊員 姚俁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