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到7月31日,湖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文旅志愿服務隊聯合“文旅青年”社團功能型黨支部師生赴益陽市安化縣柘溪鎮唐溪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公益課堂、入戶訪談、問卷調研等方式深入了解鄉村發展現狀,為當地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公益課堂:傳播智慧 助力成長
服務隊成員以知識傳遞溫暖,用行動點亮未來。通過多元化的課程設計,為孩子們提供心靈關懷、安全教育和學習支持。心靈護航·心理關懷講座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通過短片播放、情緒管理等課程,引導孩子們認識自我心理變化,培養自信心,掌握積極表達與有效溝通的技巧,為心靈成長注入正能量;依托動畫短片、趣味發音練習和詩歌朗誦,幫助孩子們提升普通話表達能力,在語言之美中增強文化認同感,讓自信的聲音傳遞文化的力量;結合動畫演示、模擬演練、普及防溺水知識與自救技能,為孩子們筑牢暑期安全防線,讓安全意識成為生命成長的守護盾;通過拼貼創作、詩詞接龍等創新形式,帶領孩子們遨游古典文學世界,在互動體驗中感受詩詞韻律,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讓傳統文化綻放新的活力;針對孩子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供暑假作業輔導和知識點講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讓知識在耐心陪伴中鞏固。
入戶訪談:傾聽鄉村屋檐下的生活印記
服務隊成員深入村民家中開展走訪調研,與村民親切交談,詳細了解其生活現狀:一是關注基本生活保障,細致詢問村民的衣食住行條件;二是聚焦醫療保障情況,詢問村民看病就醫是否方便及村衛生室服務能力;三是摸底教育發展現狀,了解適齡子女入學率、教育支出負擔、家校距離等;四是調研語言使用情況,通過日常對話評估村民普通話聽說能力,了解方言使用習慣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需求。通過多維度走訪,全面掌握了村民生產生活實際情況,為后續精準開展幫扶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地走訪:探尋供銷文化展示館的時光印記
在唐溪村村委委員周運糧的帶領下,服務隊成員們走進了這座承載著時代記憶的安化供銷文化展示館。據了解,這座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展館于2021年4月建成并對外開放。展示館在規劃設計上別具匠心,完整保留了原供銷社的建筑風貌,青磚灰瓦間流淌著濃濃的懷舊氣息。館內通過精心復原的柜臺、貨架等場景,生動再現了當年供銷社的工作場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展館以弘揚“扁擔精神”和“背簍精神”為核心主題,通過實物展示、圖文解說、場景還原等多種形式,向參觀者娓娓道來那段艱苦奮斗的歲月。“扁擔精神”和“背簍精神”作為供銷系統的寶貴精神財富,體現了老一輩供銷人吃苦耐勞、勇于擔當的品格,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服務隊成員漫步其間,不僅能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氛圍,更能在這獨特的廉潔文化氛圍中得到精神的洗禮和升華。
問卷調研:解碼唐溪村的推普現狀與方向
服務隊成員深入唐溪村開展“語言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調研。通過科學設計的問卷和深度訪談,調研團隊系統考察了三個維度:一是村民普通話能力的實際水平,包括聽說讀寫各項技能;二是村民的語言態度與使用習慣,重點關注不同代際、不同場合的語言選擇;三是村民對普通話培訓的具體需求與期待。調研發現,唐溪村呈現出典型的“方言-普通話”雙語生態。中老年群體仍以方言為主要交際工具,而青少年則表現出更強的普通話使用傾向。在公共服務領域,普通話的使用頻率明顯高于家庭內部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村民普遍認同普通話對子女教育、外出務工的重要性,但對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存在差異。此次調研不僅精準把脈了唐溪村語言使用現狀,更通過需求分析為后續工作指明了方向。調研數據顯示,村民最期待的是“實用型”普通話培訓,特別是與農業生產技術、電商經營、旅游服務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相關的語言能力提升。這些寶貴的一手資料,將為制定“因地施策、精準發力”的語言服務方案提供重要依據,切實推動普通話成為助力唐溪村振興發展的有力工具。
活動總結:青春賦能鄉村 行動詮釋擔當
此次活動中,服務隊成員深入鄉村一線,圍繞教育幫扶、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走訪調研等多個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工作。柘溪志愿者協會、村支兩委對服務隊成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并表示,服務隊成員以飽滿的熱情和務實的作風投身實踐,用專業知識服務基層,既展現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也為安化的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希望服務隊能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總結經驗、再接再厲,未來繼續深化與地方的合作,讓“三下鄉”活動在助力鄉村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實踐團隊名稱:
實踐團隊介紹:
成果推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