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百村百生”鄉村美育振興志愿服務隊依托學科專業優勢,組建一支由景觀設計、包裝設計、國畫、油畫等共25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組成的團隊,深入海南鄉村基層,重點開展鄉村美育支教、鄉村文化環境美化與提升、鄉村文化挖掘與文創設計等教育扶貧、文化扶貧項目,倡導大學生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與海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一、大手拉小手,美育暖童心
發揮團隊成員美育專業特長,開展鄉村美育支教,通過一對一的美育輔導和教學補缺農村美育課程短板,提高農村兒童的美術素養與繪畫能力。同時,將黨史學習交流與藝術教育相結合,為希望小學學生教授傳統書畫的同時,開展黨史學習知識講解小課堂,以史明志,以美育人。
采取以學生操作體驗、合作探究活動為主的課堂進行支教教學。完成兩個鄉村每個村32節美育課堂教學,教案8篇,綜合實踐課2次。分別開設了書法、國畫、手工、繪畫藝術課程。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用層次教學法,分組教學法,在輕松活潑的教學活動中,激發番文村、光吉村希望小學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傳授了我們中國傳統書畫技法,在當地學校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引導他們培養正確、有效的美術學習方法,提高他們對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感和榮譽感,為日后的進步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打下夯實的基礎。同時開展了“童心向黨”小課堂,發揮專業優勢,精心設計活動教案,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詮釋黨史魅力,讓孩子們愿聽、樂聽并從樂中受益,通過繪畫的形式為建黨一百周年獻上新時代青春之禮!
二、深情融筆墨,丹青頌黨恩
開展黨史長廊墻繪畫,通過文字和彩色手繪畫的形式將一個個重要節點的紅色發展歷程躍然鄉村墻上,在美化鄉村環境的同時也形成一處處新穎的紅色教育課堂,引導青年學生回顧黨的奮斗歷程,堅定理想信念,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提高學黨史的積極性,從中感受我們的黨的發展以及祖國的變化,提升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
通過對海南省臨高縣光吉村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鄉村外墻及部分平整建筑表面“繪制黨史故事”和“當地黎苗首領帶領少數民族同胞們解放革命故事”,用畫筆重溫黨史故事,感悟初心使命,同時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獻禮。在繪制過程中,志愿者們為畫好黨史故事的每一片段,精心查閱資料后進行創作,融入海南瓊崖革命精神,對建黨一百周年-海南黨史瓊崖革命進行了生動形象的傳播與宣傳,讓村民們對黨史文化有了更一步直接性的認識與學習,達到了對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及中華傳統美德的宣傳和普及。
特別是在臨高光吉村的黨史長廊墻繪制過程中,融入當地前身為國營農場主打橡膠文化為主的歷史印記,結合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瓊崖革命精神,對該村文化進行一個視覺上的美觀傳播;而在保亭縣番文村的黨史長廊墻繪中,結合當地少數民族地區實際,融入黎族文化的風土人情,通過對黎族特色與百年黨史的匯合營造出了一種美麗黎族鄉村百年黨史盛宴的效果,先后得到保亭縣當地民眾的認可,并得到當地新聞聯播的專題報道。以下是部分墻繪圖片展示:
三、同心筑美村,共譜新桃源
根據鄉村當地實際情況,對鄉村環境外觀、村莊道路及村容村貌進行規劃設計,實現村容村貌的改觀,建設美麗鄉村,讓鄉村變得又美又“魅”。特別是在改造過程中,結合黎苗少數民族風俗與特色,讓鄉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保留原始特色與韻味,助力打造特色美麗鄉村、精神文明先進鄉村。
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結合建黨一百周年的紅色精神,環繞此精神對鄉村環境外觀進行建設,實現村容村貌的改觀,美化整個村莊環境,整改村莊道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重新改造莊道路及村容村貌,完成了光吉村鄉村道路及村容景觀節點CAD平面圖,立面圖,意向圖,效果圖,以助力建設美麗鄉村,讓鄉村變得又美又“魅”。在規劃設計中,突出當地“橡膠文化”為主題設計了六個功能分區:休閑觀賞區、運動健身區、兒童互動區、展示銷售區、舞臺表演區、休憩乘涼區。其中休閑觀賞區的改造,一是增加村委會廣場的交通流線,使之由相對私密的狀態變成一個相對開放的空間,增加人流量,從而使場地合計利用起來;二是設計一些觀賞漫步道和休閑廊架,使村民可以在散步的同時還可以散心;三是適當的增加一些夜景效果。以下是部分規劃圖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