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工作室簡介
“紅色隴原”輔導員工作室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學生成長訴求與輔導員成長需求,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輔導員素質能力提升為工作方向。“紅色隴原”輔導員工作室入選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
工作室團隊成員共15人,包含6名骨干成員和9名輔導員學員。6名骨干成員分別來自校內外6所本科高校,具有豐富的輔導員工作經驗。9名輔導員學員年輕且有創新精神,熱愛輔導員崗位,有專業化、專家化、專職化發展的愿望與成長訴求。工作室團隊成員15人中有副教授3人、講師8人、助教4人,專業方向涵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新聞媒體傳播、社會學、心理學等,從不同學科視角開展思政育人及輔導員素質能力提升工作。
經過三年建設,工作室對內凝聚帶動團隊,對外形成輻射示范,通過線上與線下的工作,持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創新工作。工作室建成“公眾號、視頻號及工作室網站”三位一體的工作及宣傳平臺。目前工作室針對大學生探索形成“理論研究+思政”“實踐教育+思政”“公眾號+思政” “短視頻+思政”“微課程+思政”“文化創意產品+思政” 六位一體的育人模式;針對輔導員開展了“輔導員素質能力提升線上訓練營”“輔導員沙龍”等工作。
02 工作室建設內容
1.以甘肅紅色文化理論研究為工作基礎,提升工作室成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素養
經過三年的建設,工作室較好地發揮了甘肅省首批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的引領示范作用,主要通過挖掘和利用甘肅紅色資源蘊含的教育價值,帶領工作室成員深挖甘肅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和外延。通過對甘肅紅色文化資源,特別是其中蘊含的黨史文化、革命故事、共產黨人精神挖掘和研究,提升工作室成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水平,通過理論研究促進豐富的甘肅紅色資源向優質的黨史教育資源轉化。工作室成員積極開展理論研究課題申報,立項“甘肅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黨史教育實踐研究”“紅色基因傳承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網絡素養培育”“利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地廳校級研究課題12項,論文相關12篇,研究報告4份(8萬字)。
工作室標志性理論成果
2.以甘肅紅色文化傳承傳播為實踐載體,深入開展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
工作室成員通過挖掘甘肅紅色文化資源,創新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方式,打造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名片,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效果。工作室成員把豐富的甘肅紅色資源轉化為優質的黨史教育資源,通過各類實踐活動用活甘肅紅色文化資源,拓寬黨史學習教育渠道,豐富黨史學習教育載體,讓黨史學習教育“立起來”、讓紅色資源“活起來”,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大任。工作室以主題教育為契機,開展學生教育實踐活動。三年間,工作室結合學校行業特色發起“五谷雜糧紅色地標紅色人物拼圖大賽”“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十字繡”“手繪思維導圖”“我是紅色講解員”等教育實踐活動。
3.以學生和輔導員共同成長為結果導向,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模式
工作室通過理論研究,提升成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素養,拓寬成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通過理論研究賦能實踐教育,以此激發大學生內心對革命歷史、革命精神的理解,將革命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理論+實踐的工作循環過程中,提煉出一套可復制的工作模式,打造出一套可推廣的工作經驗,著力提升工作室成員的能力素質,指導學生成才服務學生成長,發揮輔導員工作室的雙向育人功能。工作室在實踐工作中摸索出“理論+實踐+實事”的黨史學習教育模式,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工作室持續開展“青年榜樣說榜樣領航線上分享會”“紅色讀書分享會”“紅色場館里的思政課”等紅色實踐育人項目,促進學生與工作室成員共同成長。
03 工作室建設成效
三年間,工作室孵化甘肅省第三批輔導員名師工作室1個,校級輔導員名師工作室2個。工作室成員晉升副教授3人。主持人成功入選全國第十三屆輔導員年度人物,并主編出版專著《高校輔導員專業化指南》。主持人及成員獲得省級以上獎項26項,發表論文8篇。拍攝“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沙畫”“黨課開講了”三個系列微黨課11部,公眾號及網站平臺發表網文80余篇。
主持人受邀參與了教育部“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動態分析與會商指導信息化平臺日常百問案例建設”工作及教育部“高校輔導員隊伍能力提升大數據賦能平臺建設”工作。工作室入選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
04 工作室建設經驗
1.發揮工作室主持人頭雁效應,打造工作室發展共同體
主持人要在引領成員堅守初心、職業認同、成長引領三方面下功夫。工作室成員要把輔導員工作室當做發展共同體,通過“共同的事業與愿景”“共享的知識與信息”開展對話交流、共謀發展。通過學術沙龍、專題研討、論文發表、專著撰寫等形式讓成員提高實操水平、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進而提升職業獲得感。
2.搭建工作室成員成長橋梁,分層分類給予工作指導
針對資歷淺的成員,工作室依托基礎性工作,聚焦年輕輔導員的成長訴求,提供專業的培訓機會,給予手把手的指導,提升工作能力與水平。針對骨干成員,主要在專業化、職業化和專家化的發展方向上下功夫。通過串聯骨干一致的工作愿景與目標,凝練工作精品,產出優質成果。重點關注具有培養潛力的優秀輔導員成員,搭建有效平臺促進成長。通過搭建成長橋梁,分層分類指導,使成員成長為“職業理想堅定,職業定位明確,業務本領過硬,能抓住發展機遇,勇于擔當責任”的優秀輔導員。
05 工作室建設規劃
1.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學校行業特色,聚焦紅色育人工作
從紅色理論育人、紅色實踐育人、紅色網絡育人三個方面產生高質量理論實踐成果(文創、論文、案例等)。深入挖掘和利用豐富的甘肅紅色資源,轉化為優質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面向大學生講好甘肅紅色故事、激發愛國熱情,增強紅色文化認同,引領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爭做時代新人。
2.拓寬工作室成員成長途徑,積極搭建工作室成員發展平臺
加強同行的交流與學習,通過工作室平臺讓成員間取長補短,緩解職業倦怠,突破職業瓶頸,讓新手輔導員能逐漸成為校級的輔導員骨干。而“熟手”則能在省級甚至在國家級的平臺中嶄露頭角,讓工作室成員工作有動力、成體系、講方法、破瓶頸,最終完成工作室“一套叢書、一個平臺、一套經驗”三個“一”的成果產出。
我要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全部評論(0條)
查看更多評論 已顯示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