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小A,兩年制碩士研究生。春季學期,輔導員發現小A在課堂上存在請人代課的行為,經批評教育后仍未改。數月后,小A因多次請人代課被學校依規給予嚴重警告處分。輔導員通過談心談話、家訪等發現小A是因擔心專業學制短急于積累實習經歷,懷有僥幸心理找人代課。通過多措并舉、多方幫扶,小A目前已經順利完成所有課程并解除處分,成功簽約企業。
二、案例分析
小A因就業焦慮做出找人代課行為,缺乏誠信和規矩意識,在家庭等多重因素疊加下導致學業與就業失衡問題。
(一)對職業規劃缺乏理性
研究生入學后,小A十分重視對未來的規劃,并且定下明確的就業目標。她制定了在1年內完成三段垂直經歷的實習計劃。對未來就業的不確定感和過早踏入社會的沖動導致小A找人代課行為的發生。
(二)對違規行為心存僥幸
與此同時,小A對代課行為產生的惡劣影響和不良后果缺乏足夠認知。在輔導員首次批評教育后,仍然存在“代課不會被查”“最多口頭批評一下”等僥幸心理,最終陷入“嚴重警告處分”的困境。
(三)對家庭重任感到焦慮
在和小A家長充分溝通后,輔導員發現小A父母常年奔波在外,小A過去常由鄰居幫忙照看,是“在別人家長大的小孩”。從小到大,小A都聽話懂事,非常體諒父母辛苦,希望畢業時能找到一份收入較高的工作,盡快承擔家庭責任。幫助父母分憂是小A內心焦慮的根源。
三、解決措施
針對小A因就業焦慮和規矩意識淡漠導致代課行為受處分的問題,輔導員需要從情、理、法相結合的角度幫助小A實現思想上、觀念上、行動上改變。在與小A溝通中,輔導員始終把握“情理相融、情亦有道”,深入挖掘學生的行為邏輯,針對性開展教育幫扶,全方位支持學生成長。
(一)情理相融,思想引領筑牢根基
小A代課行為暴露了其規則意識薄弱的問題。在與小A溝通過程中,輔導員以思想引導與學業規劃雙線切入:
1. 明確代課屬于缺課行為。校紀校規不可逾越,任何人都不能存有僥幸心理。
2. 開展誠信教育。深入剖析誠信問題可能會對小A未來職業發展產生的長遠影響,引導小A直面錯誤并改正。
3. 進行就業指導。輔導員幫助小A分析本專業畢業條件,明確學業是就業的前提和基礎,不要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
4. 幫助小A克服難關。在小A意識到錯誤并出現沮喪心理時,輔導員及時鼓勵小A將此次視為成長路上的“小挫折”,多措并舉幫助受處分研究生矯正路徑。
(二)家校互聯,協同育人助成長
學校與家庭協同育人對學生成長意義重大。輔導員暑假對小A進行家訪。在家訪過程中,輔導員向小A父母介紹小A入學時名列前茅的優秀表現。輔導員深入了解到小A的成長背景和她希望通過實習盡快就業分擔家庭責任的行為邏輯。家訪中,輔導員邀請小A及其父母共同規劃未來學習和職業規劃,并細致介紹學校學院的就業管理及服務資源,表明希望家校形成合力幫助小A回歸成長正軌。
(三)持續關注,多措并舉促轉變
在后續工作中,輔導員密切聯系小A導師、家長、同學、室友等多方力量,重點從心理護航、學業幫扶、職業規劃等方面開展工作。在心理方面,輔導員以“挫折教育”為導向,引導小A將處分轉化為成長動力,通過定期談心談話了解小A思想動態。在學業方面,依據專業培養方案,幫助小A分析畢業條件學分缺口,結合導師力量幫助小A合理規劃實習與學業時間,確保畢業底線。在職業規劃方面,結合本專業往屆畢業生就業數據幫助小A緩解就業壓力,并組織校友實習經驗分享會提升小A求職競爭力。
四、經驗啟示
(一)情理相融,正確引導
在與學生談心談話時,輔導員要堅持尊重、真誠、平等的原則,挖掘學生行為邏輯,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始終把握以生為本的原則,堅守校紀校規的底線,利用新生入學教育、日常班會、談心談話等方式開展校規校紀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規章制度的認識和遵守。通過定期深入課堂、深入宿舍和發揮學生骨干力量,及時發現和關注到學生異常狀況,盡早干預,真正做到情理相融,正確引導。
(二)家校合作,合力育人
輔導員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可以利用寒暑假對重點學生進行家訪。一方面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以及思想動態,另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學生家庭現狀和困難及學生家長對學生的期許,為后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工作基礎和情感基礎。家訪過程中,可以融入學風建設、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發揮學生、家長和學校三方育人力量形成合力,助力學生成長。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日常學生工作的總結與思考。
(三)職規指導,破除迷茫
針對學制短,面臨學業與就業雙重壓力的兩年制專業型碩士,學院可以進一步完善課程培養體系和職業規劃體系。一是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培養方案,預留充足時間給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實習實踐。二是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實習和就業機會。三是組織具有專業特色的就業能力訓練營,通過行業專家、優秀校友解析就業形勢。四是全員參與、全員育人,建立和完善全周期的職業規劃指導和管理體系,幫助學生建立長期主義觀念。
我要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全部評論(0條)
查看更多評論 已顯示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