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山水之間,沉淀著千年文明的呼吸與心跳。《博物瀟湘》的創作靈感,正是源于這片土地的血脈——三湘四水奔涌的歷史積淀與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我們以“十湘文化”為筋骨,用“VR入畫”的科技畫筆,將瀟湘大地的記憶編織成一場跨越時空的沉浸之旅。在敘事手法上,我們采用"VR入畫"的交互設計,讓”他“都能成為歷史的親歷者。當”他“戴上VR眼鏡,將化身唐代長沙窯的工匠,指尖摩挲著溫潤的釉彩;成為茶馬古道的商旅,在晨霧中聆聽駝鈴叮當;或是化作岳麓書院的學子,在戰火中守護文明的薪火。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歷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變成了可觸摸、可互動的鮮活記憶。
如何讓年輕人主動走進湖南厚重的歷史文化?這個疑問成為《博物瀟湘》最初的創作火種。我們嘗試用年輕人的語言講述古老故事,想讓讀者感受到歷史從不枯燥,缺的只是打開它的正確方式。真正打動人的,永遠是那些能夠引發情感共鳴的文化溫度。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主動探尋湖湘文化的密碼,那顆最初的火種,終將照亮更多求知的心靈。
非常榮幸我們的作品能獲得國賽優秀入圍獎!這份珍貴的榮譽,離不開每一位團隊成員的拼搏,更感謝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
從構思到落地,老師以淵博的專業知識為我們指明方向,用耐心與智慧幫我們攻克重重難關,以及每一次作品的更新優化,離不開團隊隊友夜以繼日的付出,我們互相鼓勵互相堅持,只為打磨出大家最為滿意的結果,每一份努力都不可或缺,每一次配合都默契十足,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不負這份榮譽與期待!
我們小組三人分工明確:一位同學用細膩的線條勾勒青銅器紋路和書院飛檐,我負責給畫面賦予色彩,另一位同學則把動畫、音樂和特效串聯起來。
在創作過程中,要如何在兩分鐘內串聯千年的瀟湘文明切片成為我們最大的挑戰。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以"流動的基因"為線索,讓楚人治湘的歷程用長卷展現,讓洞庭漁火映照出醴陵瓷釉的秘色,用袁隆平院士的稻穗銜接書院飛檐的弧度。當動畫最終定格在青年向文物宣誓時,我仿佛聽見青銅鼎與超級稻在平行時空共鳴——這正是湖湘精神生生不息的密碼:既保有青銅時代的神秘狂想,又秉承"霸得蠻"的實干熱血,在古老與現代的咬合中鑄就獨特的文化筋骨。
校園網絡通訊站
策 劃 | 校園網絡通訊站
文 字 | 趙美娟 羅嘉儀 資妍
編 輯 | 文雪穎
校 稿 | 曹志越 文雪穎
一 審 | 姜婷婷
二 審 | 李典蔓
三 審 | 方寧
出 品 | 學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