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紅旗渠十大工程”》
作品鏈接:https://www.hnsjb.cn/show/2023/HongqiCanal/index.html
報道鏈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2330210792861757774&cdn=https%3A%2F%2Fregion-henan-resource&item_id=2330210792861757774&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692620533673&showmenu=false&ref_read_id=c0aae93b-dc94-4c99-8600-ccfa9f146396_1692701821702&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作品簡介: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作品團隊前往林州對紅旗渠進行實地參觀學習和調研采風,以手繪林縣紅旗渠布局圖為主背景,從紅旗渠渠首出發,經青年洞、空心壩、南谷洞渡槽等全程走訪紅旗渠十大工程,拍攝制作介紹紅旗渠十大工程短視頻。利用H5形式,漫畫與視頻結合動態全景展現紅旗渠整體風貌,讓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互動式 “云游”紅旗渠,了解紅旗渠,自覺傳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作品由河南共青團、學習強國、河南手機報聯合發布,所屬項目獲團中央2023年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品牌項目和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品牌。
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上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鑿壁穿巖、引漳入林,在壁立千仞的太行山上豎起精神豐碑紅旗渠。而今,河南師范大學微漫紅創團隊執筆群山萬壑,勾勒碧水長渠,另辟蹊徑采用交互性強的H5頁面疊加手繪和視頻,在向大眾直觀展現紅旗渠整體風貌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沉浸式體驗。
一支“00后”為核心的團隊
河南師范大學微漫紅創團隊是個基本由00后組成的年輕團隊,團隊每年招募20人左右,整體保持30人的規模。最初是從美術學院招募,后來逐漸有馬克思主義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文學院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加入,分別負責撰寫文案、剪輯視頻等工作。“選拔標準除了扎實的美術功底和文字能力,最重要的是學生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堅持”,團隊指導老師董長雨說道。談及組建初衷,董長雨表示:“無論對80后、90后,還是現在的00后、10后,漫畫或者說動漫都是他們青少年時期認識世界、理解世界時最喜歡的體裁形式,能夠更直觀簡明地融入和傳達價值理念,進而影響讀者的認知和思考過程。”
從2019年成立至今,微漫紅創團隊不僅在國內多個賽事中斬獲佳績,其創作的《漫談新中國七十年》《為了你,我愿意》《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星》等作品先后被央視客戶端、人民日報客戶端和學習強國河南平臺等十余家媒體轉發,如今已成為共青團中央“團團漫漫說”欄目的長期供稿伙伴。
風光背后是創作的艱辛,為了彌補技術上的短板,成員們自學SVG、H5、骨骼動畫等技術,力求實現交互式形式的創作突破。此外,繁重的學業壓力、漫長的創作周期和時不時出現的分歧也時刻考驗著團隊的溝通協作能力,令他們在鍛造中迅速成長。
一次印象深刻的探訪之旅
據董長雨老師介紹,以紅旗渠為創作主題的想法由來已久。從2023年5月份便開始策劃,經過兩個月的精心籌備,微漫紅創團隊在7月8日開始行動。
7月9日到12日,團隊奔赴林州采集素材。這一次,他們放棄了常規游覽路線,選擇深入村鎮田間,逐一探訪紅旗渠十大工程。
作為宣講員之一的何冰冰說,每個人在開始前都做了許多功課,除了文字報道和影音資料,還參考了諸如《紅旗渠圖志》等書籍史料。饒是如此,待他們親臨其境時才發現在復雜的地勢面前,想要依靠導航精準定位實屬不易。在他們一籌莫展之際,熱心的村民們紛紛伸出援手幫忙帶路,怕他們回程迷路甚至會專程等他們拍攝完畢再帶他們折返。有些路段一來一往就是三個小時,可老鄉們非但分文不取,還積極當起了講解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只想著能讓這群年輕人通過互聯網將這里的故事傳向遠方。
負責拍攝和剪輯的喬曉陽說:“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任村鎮白家莊村,有位白大叔頂著四十度的高溫為我們帶路。當時我們走在僅有50公分寬卻高達兩三米的渠壩上,因為扛著拍攝設備,每走一步我都提心吊膽。后來有同學的帽子被刮到渠底,白大叔二話不說爬下渠壩為同學撿回了帽子。”臨別前,另一位同學王運芝為白大叔拍了一張照片,把對白大叔的感激放在鏡頭里,也放在心底。
一部“純手工”的微漫作品
畫風對于一部以視覺表達的作品至關重要,為了打造更符合青少年喜好和審美的作品,美術團隊為此頗費心思。每個成員的手機相冊里都塞滿了各式參考資料,從繪本到攝影作品不一而足,容量告急是家常便飯。在兼顧歷史感和趣味性的基礎上,最終敲定了古風插畫的展現形式。
負責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