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8號,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的綠色駝鈴團隊一路向北,跨越2600公里,歷時40小時前往阿拉善左旗與額濟納旗,奔赴一場十年之約。
綠色駝鈴團隊不忘初心,年年赴沙海,以行動緬懷,以實干傳承。團隊成員扎根荒漠,百余場志愿活動,以行動觸及5000余名志愿者。正是一個“沙漠變綠洲”的執著理想,讓綠色駝鈴團隊堅守了十年。在今年,新一批“小駝鈴”們接過守護文明綠洲的接力棒,兵分兩路,展開了一段意義非凡的學習和實踐之旅。
在阿拉善SEE基金會烏蘭布和生態教育示范基地老師的專業引導下,阿拉善左旗分隊的成員們系統學習了防沙治沙的相關知識。他們了解到,沙漠生態的保護不僅關乎當地環境的穩定,更是全球生態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地考察,他們對草方格固沙技術的原理和應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左旗分隊的成員們在沙漠中親手鋪設草方格,體驗了固沙的艱辛與成就。一次次彎腰、一次次插草,他們的動作從生疏到熟練。同時,他們也親手種下希望的梭梭樹苗,細心地挖坑、澆水,期待著這些小生命能夠茁壯成長,成為沙漠中的新綠。
圖為阿拉善左旗分隊成員在扎草方格。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福致 周舟 供圖
在白天,他們外出采集想要留住的綠意,梭梭、沙木蓼、紫穗槐……盡收囊中。接著開始制作植物標本,塑形、裹沙、插條,一次又一次地記錄下沙漠中一種又一種植物,制作標本的過程并不容易,但想到能將這一抹綠意永遠留住,成員們就格外有動力。到了夜晚,他們在基地中搭建帳篷,圍坐在篝火旁,分享著一天的體驗和感悟。他們暢聊著無邊無際的話題,從荒漠化的原因到這片土地的發展,從如何更有效率的扎草方格到如何高效地推動荒漠化防治政策的實施,成員們都滿懷激動與慷慨地討論著,最后,綠色駝鈴團隊負責人韓夢璠總結道:“在這次實踐中,我見證了每一位隊員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對荒漠化防治與生態保護的承諾。在這片廣袤的沙漠中,我們不僅體驗了大自然的寧靜與神秘,更在扎草方格、植物標本制作和種植梭梭中展現了團結協作的精神力量?!?/span>
在額濟納博物館內,歷史的厚重感與現代的科技感交織。額濟納旗分隊的成員們深入了解了額濟納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及其獨特的自然生態,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這片土地的歷史變遷。隨后,成員們來到了額濟納旗查干沙產業基地,實地考察了當地的沙漠治理項目,學習梭梭苗的生長習性和沙漠生態系統的特點。通過與當地負責人的交談,成員們了解到沙漠化的最新進展和面臨的挑戰。此外,他們也深入沙漠腹地觀察植被的生長狀況、澆灌干枯的梭梭,用實際行動支持沙漠綠化和生態保護工作。
在旗團委的積極協調下,成員們前往林業和草原局進行了一次意義深遠的座談會。據高揚副局長介紹,額濟納旗長期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改善成果,植被覆蓋度得到提升。目前,額濟納旗正在實施西部荒漠治理項目的第二階段。項目的實施不僅關注生態恢復,也將探索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發展模式。成員們也分享了自己的考察心得,并就如何更有效地結合地方特色進行沙漠化治理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團隊成員們分別走進阿拉善左旗烏日斯社區與天宮課堂額濟納地面課堂,化身為科普講師,為當地小學生講解航空航天知識,介紹了我國航空航天的發展歷程、主要成就。隨后,他們將目光轉向沙漠化防治。天宮課堂中團隊以額濟納旗為例,為同學們介紹當地采取的治沙措施,如建設防護林帶,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在互動環節,現場的氣氛非?;钴S。同學們對如何參與環保等問題展現出濃厚的興趣,成員們也耐心為他們解答,鼓勵他們不斷學習。團隊成員們希望能將綠色生態的理念播種在孩子們心中,共同期待他們成為未來的環境保護者。
圖為綠色駝鈴實踐團隊在科普宣講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福致 周舟 供圖
綠色駝鈴團隊的故事,是青年一代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這次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與自我提升的過程,也是他們用實際行動保護環境的見證。每一位團隊成員都在實踐中,切實感受到生態保護的責任與使命。在荒漠中,他們揮灑汗水,種下希望的種子,不僅僅是為了看到一片綠洲的誕生,更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堅持與努力的力量。
圖為阿拉善左旗分隊合影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福致 周舟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