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廣東財經大學智游文創實踐團深入高明多個鄉村、景點和企業開展調研實踐活動,結合實施“百千萬工程”實際,為高明探索文商旅發展新模式貢獻青春力量。
實踐團就如何通過文商旅融合,產生“1+1+1>3”的發展成效;探索如何通過文商旅融合助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來到佛山市高明區濱荷Park文創園走訪調查。
團隊一行人采訪了文創園負責人張宗全經理和崗山窯手藝人周翔師傅,充分了解到濱荷Park文創園的發展情況,圍繞打造集文化、創意、跨界、時尚、體驗于一體的龍窯文化產業生態圈提升民眾吸引力,設計濱荷park文創園獨特IP形象提高美譽度,開展多元化非遺文化研學活動拓展歷史沉淀感,進行了建設性研討。
廣東財經大學智游文創社會實踐團隊正在進行調研討論
文創園內,來往游客絡繹不絕,大小商戶忙而不亂。作為高明區新興地標之一的濱荷Park文創園,不僅擁有完善的餐飲游樂設施,而且專設有傳統文化美學館、龍窯陶藝工作室、匠人工作坊。“我們希望從崗山窯這一塊入手,來打造西江陶藝文化”文創園負責人張宗全經理說。
團隊成員采訪張經理
同時,崗山窯手藝人周翔師傅向實踐團介紹道:“目前我們有產品銷售和體驗館,在制作產品的過程中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進行一體化宣傳介紹”。在采訪中,實踐團了解到,崗山窯還與高明新興文旅景點“對川問茶”開展了相關合作,陶藝師傅們將“對川茶”茶文化與崗山窯瓷器結合,制作出富有高明茶文化特色的茶壺、茶杯等制品。通過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茶文化為載體,讓崗山龍窯文化綻放異彩,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非遺文化繼承工作中來。
團隊成員采訪周師傅
濱荷Park文創園通過線上直播、直播帶貨、錄制西江美景和文創園夜景、制作非遺文化宣傳圖文視頻,成功將線下優質內容轉化為線上體驗,充分利用網絡短視頻平臺、旅游推薦平臺與研學教育平臺。這種創新的方式,讓游客在實際到訪之前,就能提前感受到濱荷Park文創園的獨特氛圍與文化魅力,吸引了高明及外地游客前來游覽消費和學習非遺文化。
濱荷Park文創園夜景
通過這一系列舉措,濱荷Park文創園不僅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曝光率與知名度,還成功打造了高明文化旅游名片,為區域文化、旅游和商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文化、旅游和商業三元素的交叉融合下,濱荷Park文創園形成了一種文商旅聚合體。這一聚合體不但為濱荷Park文創園創造了經濟收益,還為地方文化的傳播與傳承提供了良好平臺,更為現代旅游模式的積極探索與實踐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在當前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背景下,“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強調以創新為核心,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綜合效益。新質生產力不僅僅依賴于傳統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源,更注重信息技術、文化創意和生態環境的有機結合。在濱荷Park文創園,通過文化、商業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引入現代數字營銷手段,比如線上直播和短視頻推廣,實踐團成功將線下的非遺文化和旅游體驗轉化為線上流量,極大提升了園區的知名度和游客體驗。文商旅跨界合作與創新方式有效促進了產品的設計、市場的拓展以及品牌的建設,提高了文旅資源的配置效率,產生了更高的經濟效益和市場曝光度,體現了濱荷Park文創園文商旅聚合體在新質生產力上的推動作用。
未來,實踐團將繼續協助濱荷Park文創園,發揮這一聚合體的優勢,通過不斷創新和優化線上線下產出內容,吸引更多游客,推動區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文商旅融合的典范,促進濱荷Park文創園從傳統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轉化,引領高明及其他地區的文化旅游發展。
團隊成員協助濱荷Park文創園進行直播活動
今年是該實踐團隊與高明區濱荷Park生態文創園開展深度合作的第二年,團隊成員將繼續深入探索高明文商旅智慧融合新模式,用大學生團隊的力量宣傳高明的特色文旅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