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可以明志”,過去一年,為了激發同學們對閱讀的熱愛,浙江樹人學院圖書館開展“外文電子書有獎薦購活動”“第十二屆好書推薦大賽”等一系列主題活動,營造了書香濃郁的校園氛圍。對于大學生來說,讀書是接觸世界、了解自我的通道。回首過往,相信大家的讀書生活也有了一個階段性的成果。
·值得一讀的寶藏書單
回顧2022年閱讀旅程,來自人文與外國語學院新聞211班的劉雨澄同學分享了自己的書籍清單。
劉雨澄同學2022年的書籍清單 劉雨澄攝
令他印象深刻并回味無窮的是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史鐵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讀者講述了自己對人生、命運、教育、金錢等問題的思考。劉雨澄讀完此書頗有感觸,“史鐵生是一個漸悟生死崇高美學的靈魂超越者,他看透生活再去熱愛生活,面對不幸卻仍用溫柔的心靈禮贊生命。”
讀書不在于追求數量的多寡,而是在經典中領悟人生的真諦。對于新聞211班的劉雨澄同學來說,真正有價值的閱讀,往往是略帶苦澀的,它需要你獨自去翻越話語的障壁、思想的隔膜,但與此同時,它又充滿了深切的喜悅。那種智識上的震顫與享受,最為純粹與持久。
·書中拾貝,感悟哲思
“翻閱”可以是一部經典電影,也可以是珍藏已久的相片,而“翻閱”的書籍通過文字,在腦海中自動放映出一幕幕影像,是距離我們心靈最近的橋梁。讀者跨越現實的障礙,與書中人物接觸進行心靈感知,回味的也許不僅是人物情節,還有書中傳達的思想。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對這本書的喜愛程度,那就是‘白月光’。”來自人文與外國語學院新聞201班的周洲同學推薦了她最喜愛的書籍《穆斯林的葬禮》。提及喜愛的原因,周洲解釋道:“悲劇往往比喜劇更能傳遞力量,小說雖以悲劇結尾,但它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在于對未來的希望。”《穆斯林的葬禮》對周洲來說有著強烈的啟示意義,促使她在寫作上“知新”:想寫出感動讀者的作品必須得先自己動容。
與小說中的人物產生情感共鳴,真切地感受小說人物的“酸甜苦辣咸”,是感悟小說中哲思的重要途徑。周洲也分享了她的閱讀小技巧,“閱讀小說的時候,不止單單做一個看客般的讀者,如果你能嘗試著忘記自己,在故事里扮演一個真實的角色,盡可能替他經歷所以的痛苦和快樂,你將能用閱讀完一本書的時間,經歷一次生命的快進。”
周洲同學讀書時的照片 周洲攝
“青年強,則國家強”,浙江樹人學院圖書館官方公眾號于寒假期間開展“我的寒假讀書生活”系列合集,以薦書的形式,一起分享閱讀中的經典書籍和讀書心得,鼓動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汲取前人的思想和智慧。在新的2023,遇見更好的自己。